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原谅 《图书馆杂志》2020,(4):50-56,61
掌握古代先贤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提升目前阅读推广的有效性。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流传的朱熹读书法三个版本源自黄士毅的《朱子语类》、黎靖德的《语类大全》和张洪、齐熙编辑的辅广《朱子读书法》,其内容和编辑思想各不相同。朱熹读书法中蕴含的读书于学者至为重要、读书不在多寡而在于"精"、读书须循序渐进、读书有利于崇德、作文是读书的重要目标等思想对当前阅读推广活动实践、阅读推广人和读者的素养提升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语丝》周刊的发展过程中,川岛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更在他的作品本身。论文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梳理了川岛与《语丝》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川岛作品的基础上,肯定其开拓出的文章风格。它们既是面向个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在对社会人生艰难的思索与执著的叩问中,川岛保持了新鲜的视角,维护了单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展示了生命的撕裂形态。发生于亲近者之间的撕裂,以及人物自身不同程度的撕裂感,可以溯源到现实世界中的巨大裂隙。这种裂隙甚至以可怕的稳固性延伸到死后的世界。撕裂也对作品具有形式意义。《第七天》可以说是从撕裂的现实而来的撕裂之作,抒写了一种撕裂的痛。但该书对裂隙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平面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余华与福克纳都是先锋作家,他们在创作的前期都曾有过对文学的探索和实验。在大胆的文学实验中,他们寻找着自我的创作原则,使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实。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十分关注内心冲突,在创作中重视对时间的利用和创造,在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能表达自己的正确道路。对比余华与福克纳的作品,可以发现余华在对福克纳作品的借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6.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有不少论者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类型化的倾向,人物性格单调稳定,缺少变化.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们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都有很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是一种将文学研究的视角放在读者一极的文学理论。李渔的戏剧理论作品《闲情偶寄》表现出明显的“观众本位”思想,对戏剧创作者提出了以观众的需要为创作前提、以观众的喜好为审美标准的全新要求,因为他明确认识到观众早已以主动接受的姿态为作家、作品建立了创作标准,作家、作品应当服从于这个标准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作家也要积极引导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便能够在作者与观众间建立起良性循环。李渔所追求的“观众本位”或“观听成宜”,就是通过将接受理论与创作理论相结合的做法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曹植与李煜,一个是诗国奇才,一个是词坛巨匠,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为诗词文人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二者所处时代相距甚远,但两人生活经历极其相似,都因人生变故而带来文学创作的极大改变,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政治理想与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作家中,在旧体诗创作方面达到了极高成就,普遍受推崇的,应该首推鲁迅与郁达夫。两人的旧体诗无论是思想内容及题材,还是在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迥然不同,然而又殊途同归,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